Optimising outcomes of exercise and corticosteroid injection in patients with subacromial pain (impingement) syndrome
https://bjsm.bmj.com/content/55/5/262
這個研究比較了運動和類固醇注射的方式,對於肩峰夾擠症候群的治療效果。研究中把運動方式分為有物理治療師指導和看衛教單張自己做,類固醇注射則分為有、無使用超音波導引來輔助,依此排列組合分為四組。
結果不意外的,是有物理治療師指導的運動效果比較好。但是在類固醇注射的部分,無論是否使用超音波導引來輔助,兩者的效果卻是差不多。
超音波是臨床上非常好用的工具,可以幫助醫生了解皮膚底下的構造,所以在執行注射治療時,經常會使用超音波導引輔助,才能夠精準注射到想要治療的目標。
沒有使用超音波導引的注射,我們稱為「盲打」,就是依據身體表面的解剖構造,來推測皮膚、肌肉底下的組織和結構,然後就直接執行注射治療。
在這個研究中,對於肩峰夾擠症候群,無論有、無使用超音波導引來輔助注射類固醇,在效果上並沒有明顯的差異。為什麼會這樣呢?我想是因為肩峰下的結構相對比較表淺,所以使用表面解剖構造來判斷注射的位置,並不會產生太大的誤差。
我自己在臨床上使用超音波導引,多是用來判斷注射的深度,或者是對於較深層無法用表面解剖構造來判斷的位置,以及避開神經、血管等危險的部位,以免造成傷害。對於某些比較表淺容易判斷的注射部位,的確並不需要依靠超音波導引,也能達到精準注射的效果。
在這裡並不是要評斷超音波導引注射好或是不好,而是要告訴各位,一項醫療器材或是技術的使用,其實有很多的判斷標準,會依不同的狀況不同的需求,以及不同的操作者,而有不同的結果。並不能單靠一篇文獻就當作唯一的準則。超音波導引注射還是有其好處跟效果,但是有時候「過度強調反而變成商業噱頭」。
比較可惜的是,這個研究沒有「沒」打類固醇的對照組,這樣就無法比較有、無打類固醇的效果。也許打類固醇根本就沒有效,所以不論有無使用超音波導引注射,效果就沒有差異,反正都沒效。🤣
不過最重要的是診斷要正確,注射的藥物要有效。診斷不正確、無法判斷出正確的病灶,或是注射的藥物沒有療效,則注射再怎麼精準都沒有用,因為那是精準注射在無關的位置或是精準注射沒用的藥物。
這樣會有效嗎?當然也可能有效,安慰劑效果。
🔹️🔹️🔹️🔹️🔹️🔹️🔹️🔹️🔹️🔹️🔹️🔹️
沒有明確療效的關節內注射療法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275349773318895/posts/929317391255460
安慰劑效果也是一種效果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275349773318895/posts/801913383995862
想要保養關節,保健食品是沒有什麼效果的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275349773318895/posts/860447394809127
新,不一定比較好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275349773318895/posts/840041040183096